红土军旗:盛夏里的初心长歌
(朱德成 摄影报道)
暑气蒸腾的清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下湾村的晒谷场已像被点燃的篝火。红绸横幅在热风里猎猎作响,老人们搬来竹椅,孩童攥着冰棍奔跑,数百余名乡亲的笑语声,早把夏日的热浪煨得滚烫。8月19日,原武汉军区文工团退役军人“军旗文工团”的慰问演出,正为这片红色土地,奏响一曲穿越时空的初心之歌。
泥土的记忆从不会褪色。大革命时期的那个秋夜,下湾村的狗吠声曾惊破星夜。当中共襄阳县军事部长朱明达浑身是血奔至村口,是李姓大娘一把将他拽进柴房,用谷草掩盖住他染血的衣襟;是张老爹提着马灯佯装巡夜,将追兵引向相反的河滩。“那夜的露水,都带着铁锈味。”村里的老党员刘德山总爱讲这段往事,“可乡亲们心里亮堂,护住这个人,就是护住咱穷人的盼头。”“这片土地的毛细血管里,都流淌着赤诚。”襄州区老促会副会长夏家清站在新建的红色文化长廊前,指尖抚过墙上斑驳的史料照片。他的话语里带着泥土的厚重:“我们正在整理下湾籍烈士的事迹,计划修复朱明达隐蔽处的旧址,还要联合农业部门打造‘红色研学 + 有机种植’的产业链。”他望向不远处的农田,“当年用生命守护的土地,如今要让它结出富裕的果实。”
舞台侧的临时遮阳棚下,四川省成都市开诚开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卜崇斌正和村支书刘建勾画着规划图。“1000万不是数字,是要让冷链仓储站立在田埂边,让电商直播间搬进村委会。”他指着图纸上的红点,“先从你们的特色高产花生做起,明年这个时候,全国都能尝到下湾的味道。”而在化妆间,62岁的军旗文工团政委关学军正帮年轻演员系紧武装带。“40多年前,我们在老山前线慰问,战士们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我们润喉。”他摸着胸前的军徽,“现在到老区来,这点暑热算什么?”镜子里,演员们正往被汗水泡软的鞋里垫上纸巾,没人吭声,但眼神里的光,比舞台灯更亮。
《人民军队忠于党》的合唱声刺破暑气时,领唱的老兵戈刚突然扯开了领口。他喉结滚动的弧度里,藏着三十年前在军营的记忆,也藏着此刻被汗水呛出的哽咽。舞台下,81岁的刘奶奶颤巍巍举起手帕,那上面绣的五角星,还是1953年她嫁给老兵时亲手绣的。当湖北民歌《黄四姐》的调子漫过来,穿碎花衫的姑娘们突然涌向舞台。她们是村里的文艺队,平日里在田间地头唱着薅草歌,此刻竟跟着演员们跳起了三步踩。63岁的翟文德大爷蹲在第一排,草帽扇得呼呼响,“这《黄四姐》唱得比汉江的浪还活!”他忽然站起来,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零钱要塞给演员,“买瓶冰水喝,看你们汗珠子砸得舞台都响。”正午的日头把舞台晒得发烫,演员们的演出服能拧出半盆水。跳完《红色娘子军》选段,55岁的舞蹈演员唐小君扶着道具箱干呕,化妆师赶紧递过藿香正气水。可当主持人报幕下一个节目,她抹了把脸又扎进队列—— 刚才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偷偷塞给她一颗用手帕包着的薄荷糖。
演出散场时,孩子们还扒着舞台栏杆不肯走。文工团的老师们索性留在后台,教孩子们唱《我是一个兵》。夏家清副会长站在人群外,看着孩子们跑调的歌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突然掏出手机给区里打电话:“下周就把老戏台翻新,让这些娃娃有地方唱歌。”日到正午时,演员们正在装车。关学军发现少了一面伴奏用的小军鼓,回头看见翟文德大爷抱着鼓站在车后,“咱孙子想跟你们学打鼓,这鼓先放咱家,等你们下次来验收成果。”
演出车开出下湾时,晒谷场的高温还在上升。新栽的红旗杆下,几株被踩倒的向日葵正慢慢挺直腰杆,花盘始终朝着军旗离去的方向。夏家清望着渐远的大巴车,在朋友圈发了张照片:舞台背景上“不忘初心”四个金字,迎着火辣的太阳,被镀成了耀眼的琥珀色。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