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石首段生态防护林(带)建设项目顺利通过荆州市山水项目验收专家组评审验收。
近年来,我市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与系统治理,积极谋划并申报多项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其中8个(子)项目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二批国家山水工程。
据了解,自项目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及各主管部门的协同推进下,项目组针对长江石首段的江河湖渠、农田、自然保护地等实施一体化保护修复,相继开展农田生态系统修复、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沿江防护林建设及湖泊生态治理等专项工程。项目组秉持协同攻坚的责任担当与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天候监督施工现场,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效果,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生态优先、科学规划的原则,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岸线修复、源头控污、清淤疏浚、植被恢复、农田生态化改造等多种措施,重点解决天鹅洲、上津湖、桃花山等重点区域的河湖淤积、岸线侵蚀、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环境变差等突出生态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江河湖渠田系统治理的新路径。”
随着山水项目的推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项目区及辐射区域内,江河湖渠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农田绿色生态系统逐步复原,沿江防护林森林质量稳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示范效益的协同共赢。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山水项目验收规范,加快推进项目分级验收工作,同时开展跟踪管护,巩固生态修复成效,全力打造平原湖区江河湖湿地和农田生态保护修复新样板。”
延伸阅读
我市山水项目总投资6.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4.9亿元,包含8个子项目,由市资规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和湖泊局、农业农村局、农投公司5家单位负责实施。8个子项目分别为长江石首段生态防护林(带)建设项目、天鹅洲长江故道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民建渠(红星渠至东方渠)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上津湖小流域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藕池河康家岗国控断面水质净化及水系连通工程、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桃花山镇连片湖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荆南片区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调弦河-牛角湖)关键工程项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