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三月春深,位于鄂南湘北的石首市桃花山百花竞放,漾起粉霞漫天,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石首素有湘鄂门户、鄂南明珠美誉,拥有中国麋鹿之乡、中国江豚之乡、中国长吻鮠之乡等金字招牌,更是伯牙子期知音文化的发源地,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熠熠生辉。
近年来,石首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以“山水”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将山水生态体验、乡村风情旅游、生态康养、绿色饮食作为主线,积极推进文旅融合、教旅融合、商旅融合、康旅融合,初步形成风情桃花山、生态天鹅洲、古韵走马岭全域旅游“金三角”,年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近几年增速均超过20%。今年清明节期间,桃源小镇景区实现营收140.43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倍;接待游客2.5万人,同比增长5.4倍。
石首市委书记王敏表示,将牢牢坚持“生态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将文旅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来抓,全力打造“两山”转化的石首样板。
做强文旅品牌
一朵桃花催开富民产业
3月22日,“知音石首 遇见桃花”2025石首桃花山旅游季启动仪式在桃源小镇景区举行。早上8点,通往景区的道路上排起长龙,景区广场人群接踵摩肩,农产品展销区吆喝声此起彼伏。
桃花山北枕长江、南望洞庭,群峰连绵四十五里,由280座大小山峰组成,山上植被茂盛、花草众多,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石首文旅产业版图中被寄予厚望。
从2007年开始,石首市便以桃花山为核心,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桃源小镇。
桃源小镇由湖北文旅石首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4873.3亩,规划建设“一峰三里二十四景”,力求打造为宜游宜居的体验式田园旅游度假区、最有趣的亲子乡村艺术文旅基地、华中山水田园多维度旅游度假胜地。
走进桃源小镇,“千里之眼”“幸福之手”“旱水滑道”“玻璃栈桥”等游乐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千里之眼”位于鹿角峰山顶,横跨湘鄂两省,是国内首创双悬挑玻璃观景平台,2024年五一假期试运营以来,多次荣登抖音热销榜前列。
湖北文旅荆州集团公司总监、石首桃源小镇景区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嫦蓉介绍,桃源小镇景区已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被纳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计划名单。
多年来,石首市坚持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将桃花山旅游季打造为集文化、旅游、民俗、运动、招商、乡村振兴为一体的标志性石首旅游品牌。2024年,桃花山镇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8000万元,今年单日接待游客最高达7万人次。桃源小镇所在的李花山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森林康养试点村、国家湿地示范点、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业快速发展,带火了乡村经济。一些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原本在浙江务工的秦勇,10年前回到村里,和兄弟三人合伙经营农家乐,每年除去一家老小的开支,还能存下10多万元。“十几年前,我们这还是石首有名的‘穷山沟’,现在好多人羡慕我们。”随园七号农庄老板娘付蓉表示,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会有近千名游客来吃饭,一桌接着一桌上菜。据统计,目前桃花山镇农家乐和民宿数量超过130家。
发挥生态优势
让“长江最留恋的地方”更出彩
桃花山旅游季启动当天,位于天鹅洲生态旅游经济开发区的长江江豚苑、天鹅洲麋鹿苑也宣布正式开园。
湖北有“吉祥三宝”:江豚、麋鹿和金丝猴。石首独占其二。长江北岸的天鹅洲世界级自然生态湿地,占地4.6万亩,坐落着白鱀豚、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豚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为了守护江豚,1992年,石首市成立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首个鲸类动物迁地保护区。2021年普查时发现,保护区内江豚数量从5头增长至101头,成为世界鲸豚类迁地保护的成功范例。
麋鹿同样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受自然气候变化和战乱等因素影响,曾于近代在我国本土灭绝。1993年、1994年,石首麋鹿保护区先后两次引进64头麋鹿,如今在保护区及周边已增加到3800余只,种群从1个发展到5个,成为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石首市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水域生态迅速修复,鱼类资源量大幅回升。监测数据显示,2018—2024年间,单位体积内鱼类总资源量从0.9g/m^3上升至11.8g/m^3,天鹅洲故道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麋鹿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321种,陆生脊椎动物3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达到了56种。东方白鹳、黑鹳、白枕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为常客。
十五载生态护航路,石首为做到高水平保护交出厚重答卷:关停沿江化工企业,不断投入生态修复资金,为江豚麋鹿腾出生态空间,这些壮士断腕的抉择,换来了江豚种群破百头大关、麋鹿家族壮大至3800余只的生态奇迹。面对“要金饭碗还是要绿饭碗”的发展之惑,这座曾因保护国宝牺牲工业机遇的城市,通过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从被动防御式保护向“生态保护-价值转化-反哺民生”的良性循环跃升。
2024年以来,湖北文旅石首公司先后与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共建共管协议,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签订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合作协议,《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及生态旅游方案》也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
走进江豚、麋鹿科普馆,游客们可以通过高清视频、实物展示和科普讲解,了解两大国宝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生存威胁。江豚科普馆内还设置了模拟江豚声呐系统的互动体验区,让游客感受江豚通过声呐进行交流和捕食的奇妙过程。
与此同时,占地750亩的麋鹿保护区实验区旅游化改造提升工程也快速推进,主要包括新建观景长廊、观鸟屋、观景亭以及麋鹿栖息生境等设施。这些项目建成投用后,游客可依次乘坐观光车或步行近距离观察麋鹿。
在保护区周边,石首市建设了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步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对保护区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游客活动不会对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石首市委书记王敏表示,石首将在守牢生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支持湖北文旅石首公司依法依规、科学系统地对天鹅洲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让更多人看到麋鹿漫步、江豚腾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石首建设长江中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提供坚实支撑。
区域协同发展
鄂南湘北明珠越擦越亮
石首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结合部,与湖南岳阳君山区、华容县和常德市安乡县、益阳市南县接壤,5个县市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形成了抱团发展的良性格局。
桃花山作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交汇处唯一的山脉资源,成为鄂南湘北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胜地。家住益阳的胡女士,今年提前好几天便带着孩子驱车赶到石首,欣赏了桃源小镇的烟花秀,体验了独具特色的星空民宿。她说,桃花山虽不像贵州山石林立,也不似泰山巍峨雄奇,但翠黛延绵,更显婉约灵秀,置身于易龙湾民俗文化区,一路古色古香,翠竹篱笆,感受到的是一种难得的闲适。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各地往来石首越来越便捷。从荆州城区出发,经高速公路转221省道,只需1.5小时即可到达桃源小镇景区。相比而言,岳阳城区驾车前往仅需1小时,华容县城更为便捷,仅有半小时车程。
石首市积极与周边城市开展旅游合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发了多条生态旅游线路,串联起南岳山、桃花山、天鹅洲等主要景区,方便游客游览。
去年,石首和湖南华容县联合举办“湘鄂边”系列体育赛事和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湘北游客。在“湘鄂边羽毛球赛”“湘鄂边乒乓球赛”等活动中,来自湘鄂两地的选手们同场竞技,交流互动,既增进了友谊,也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近几年,石首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文旅活动,例如“长江超级马拉松”赛事以“五城接力,贯穿全域”的模式进行,赛道途经长江大堤、疏港大道、南岳山公园、山底湖公园、建宁大桥、千年古刹玉田寺、三国遗迹照影桥、界山口涵楼等地标性建筑,汇聚了石首这座滨江城市的精华美景,赛事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近1.2万名跑友。
与此同时,石首市还举办了“百镇千村全民健身活动”“湖北文旅集团千人桨板赛”等省级知名赛事,打造了“群众广场舞大赛”“四季村晚”“知音石首、唱响村K”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前来观赏。
未来,石首市将继续围绕“生态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成为鄂南湘北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