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县城郊乡:以“组织+草根”模式 走活乡村治理一盘棋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8-18 15:56:14.0  推荐人:吴恩银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  来源:今日老区

城郊乡坚持党建引领,以“组织+草根”模式为密钥,通过党组织引领聚合力、群众参与激活力、机制创新提效力,将治理“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

建立网格,激活共建共治“一池春水”

坚持党组织领治,构建“乡-村-网格-微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全乡划分21个网格,198名网格员下沉一线,10-30户设一个微网格,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小网格托起大治理,让组织力量延伸到田间地头。网格员推行“六微服务”,以“微宣传、微管理、微调解、微报警、微防范、微服务”有效开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微模式”。

今年以来,全乡网格员队伍共化解矛盾102个,开展入户宣传12场次。全乡共成立城郊乡志愿青年服务队、小板凳宣讲队等20支志愿服务队,全年常态化开展剪纸传承、环境整治等活动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

涵养人文,培育文明新风“一片沃土”

城郊乡注重发挥“小板凳”小载体的大作用,将“大道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话语,持续传递“正能量”。今年1至6月,累计组织开展打黄扫非、文明殡葬等主题宣讲24场,覆盖群众800余人,有效推动文明理念深入基层、直达民心。

各村以“两约一训”为重要抓手,系统整合党员公约的刚性约束、村规民约的柔性引导与家风家训的文化浸润,形成协同发力的文明培育格局。通过明确党员干部的岗位职责和纪律作风要求,促使其在践行公约过程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文明丧葬、邻里和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进行规范约束,推动文明规范从“纸上条文”切实转变为“日常遵循”。

通过“五好五星”评选活动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带富之星”“孝德之星”等五类模范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每年涌现出200余名身边榜样,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崇尚向善的热潮,为涵养人文底蕴、培育文明新风筑牢了坚实基础。

创新载体,筑牢平安和谐“一道防线”

各村围绕“方针政策讲一讲、文明家风传一传”等“七个一”,内容搭建“党建小院”。借力民间队伍力量成立15支“草根和事佬”调解服务队,运用“土办法”解新难题,今年共化解矛盾纠纷50多起,化解率超98%,小事不出村成为现实。

全乡共成立15支以村纪检委员为主要负责人的廉情观察队,吸纳村监委会成员、老村干、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常态化开展监督,收集廉情信息,探索建立“廉情观察室”,通过每季度召开的“你提我督”答廉会,公布本季度廉情观察纪要,搭建村民监督的桥梁,打通廉洁文化“最后一百米”。

下一步,城郊乡将继续秉持党建引领的核心理念,以“组织+草根”模式为重要依托,建强网格治理“主阵地”。实施网格员“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应急处置专题培训,建立“微网格事项办理清单”,将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6类28项事务纳入闭环管理。拓展志愿服务覆盖面,在现有20支队伍基础上,培育“乡贤智囊团”等特色分队,推动服务力量下沉至田间地头。激活文明培育“源动力”。深化“两约一训”实践,开展“村规民约进万家”活动,选取特色村试点“积分制管理”,将孝老爱亲、环境整治等行为量化积分、兑换奖励。筑牢平安建设“防护网”。推动“党建小院”功能扩容,吸纳“草根和事佬”确保小纠纷当日化解率超95%。深化廉情监督,在全乡推广靴岭尾村“廉清观察室”经验,建立“廉情信息直报点”,让“清风正气浸润乡土”。

文图来源:长寿柘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