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兜牢民生底线 提升幸福指数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04-12 20:04:44.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闽东日报 霞浦新闻网

民生稳,

人心就稳,

社会就稳。

解决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问题,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保基本民生”放在首位,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基本生活有保障,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嘱咐。

01

离家不离村

农村夕阳别样红

优美的环境

便利的交通

医疗室、活动室、长者食堂

一应俱全

后院还有凉亭、荷花池和小菜园

……

这样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

在我市农村慈善幸福院里并不少见

2013年起,我市在蕉城区试点慈善幸福院建设模式。慈善幸福院是升级版的农村幸福院,每所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至1500平方米左右,设有厨房、餐厅、日间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室等设施设备,除具备农村幸福院传统的“六有”功能以外,还集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慈善助老超市和特困供养服务功能为一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赤溪镇黄田村的慈善幸福院

赤溪镇黄田村的慈善幸福院建成后,村里报名入住的老人就有40多名,还有邻村的老人跑来报名。老人们表示,幸福院的居住条件好,同时还不用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真正造福于民。

让孤寡老人离家不离村,是农村慈善幸福院备受欢迎的原因。在民政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全市现已建成18所慈善幸福院,成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化解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题。

八都镇溪池村慈善幸福院

02

及时关爱

社会救助暖人心

2020年7月,霞浦县北壁乡池澳村村民林升因家庭困难无法治病,当地民政部门获悉后,为其送来1万元“先行临时救助金”,林升的父亲紧紧握住民政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这笔钱真是及时雨。”随后,工作人员还帮助林升办理城乡低保申请、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申请手续,用心用情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

霞浦县民政部门为林升送上1万元“先行临时救助金”

林升的受助经历,是民政部门“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的有效实践,为及时救助困难群众,当地民政部门在各乡镇(街道)全面开展特殊困难群体走访摸排工作,将社会救助对象范围在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扩大,通过关注“水滴筹”“轻松筹”等救助网站,及时掌握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根据不同情况积极开展救助工作,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

多年来,我市以“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为要求,聚焦群众关切,聚焦特殊群体,做实做深做细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特困人员供养、灾害紧急救济制度、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3

改革创新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20年,我市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创新实施了“一主动、两及时、三精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制度改革创新。

从创新化理念到标准化实施,市民政局通过建立多层次主动发现网络,实现对困难对象及时了解、及时干预,使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

以乡村干部为主力军,集中一个月上门入户,对19.94万个困难群众开展“地毯式”摸排,逐户分析生活困难家庭,主动发现、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不懈努力下,我市逐步建立起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大格局,在救助体制机制完善、救助服务模式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文

来源:闽东日报

值班编辑:柯小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