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官寨,一块“风水宝地”
——湖北省恩施市重点老区贫困村实现脱贫系列报道之十七: 盛家坝镇二官寨村脱贫攻坚工作纪略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10-06 12:36:13.0  推荐人:邓传铎  推荐老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来源:今日老区

本网讯(通讯员 黄文武 张思楚 邓传铎)

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28.6%。2016年底,二官寨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脱贫之后,二官寨村积极巩固脱贫成效,努力探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2018年8月,二官寨村成功入选恩施州首批乡村振兴试点。

产业多元化,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2013年以前,二官寨村交通闭塞,发展滞后,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生,产业基础薄弱,收入微薄,村里大多年轻人外出到沿海大城市务工,村内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主,每天守着一亩三分地,老百姓日子过得清苦。二官寨村远离城市喧嚣,山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而且村内有两处距今3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寨,2013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逐步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在微改造上下功夫,保留武夷山区旖旎风光,以“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实现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二官寨村通过围绕农业调结构,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化,品种更优良,收益更优厚的目标;围绕加工提质效,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围绕旅游抓配套,新引进大型民宿市场主体,建“乡野仙居”高端民宿等“三产”融合兴产业措施。

盛家坝镇二官寨水稻产业基地一角(吴 娜摄)

2014年,当政府决定要开始开发二官寨村里的旅游资源的时候,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二官寨村远离城市,地处偏远山区,想吃旅游饭怎么可能,当时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乡村休闲旅游正是如火如荼时期,这些大城市的人就是要到我们这些自然风光独好的山区来旅游,这样,村民才开始慢慢的理解,当年就在小溪、旧铺无偿征地40余亩,用来修建停车场、露营基地、儿童游乐园、游客接待中心,这些工作2014年内全部完成,上半年小溪新开农家乐11家,旧铺古寨新添40余架客床,同时可接待游客800人,为二官寨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官寨村2016年成功申请AAA级景区。旧铺康伦才本身常年在外务工,2016年他听说家乡在发展旅游业,于是他毅然与妻子辞掉在外的高薪工作,返乡支持家乡的发展,开办一家“悦康楼”高端民宿,吃上了旅游饭,他感慨到,原来做梦也没想到在这么偏远的山区里也可以开上一家农家乐,比在外漂泊的日子舒服多了;本科毕业大学生康彦、白康洋等人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如此大,大学毕业后也留在了家乡发展,开办民宿、发展养殖,让村里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至2020年12月底,二官寨景区年接待量10万余人次,带动310人就近就业,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茶叶面积超过3000亩,加上油菜、药材、魔芋等,全村特色产业户平达到6亩。投资100万余元新建的茶厂基本完工,投产后可日加工鲜茶1.2万斤,年产值近1000万元。6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发展中蜂1300余箱,年收入近200万元。专业大户发展生态订单农业,产出的大米可卖到20元/斤,全村现有林业、茶叶、蜂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1家。

盛家坝镇二官寨村旅游景点一角(赵盛迷供)

山水如画,自然风光保护下来了

过去的二官寨村生产生活条件差,人畜混居、畜禽散养的情况比较普遍,垃圾乱倒、柴草乱堆、污水横流等“脏乱差”问题突出。乘借扶贫攻坚战略的东风,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硬化道路、刷墙垛脊、安装路灯、无害化处理垃圾、建设人工湿地、种植绿化树、修缮庭院田园栅栏等,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在“微改造”上下功夫,在“宜居”上作文章,不大拆大建,不乱挖乱砍,尽可能保留武陵山农耕文明画廊的古朴绮丽风光,维护山、水、林、田、屋等自我循环的自然生态,如油菜坡、吊脚楼、风雨桥、青石板广场等。

尽可能保护古老建筑、延续文化根脉,再现古驿道、古栈房、古茶楼等古风底蕴。二官寨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休闲康养绝佳之地,先后荣获“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国家森林乡村”“国家AAA级景区”等众多殊荣。

二官寨村以“净化环境、美化村容、绿化村庄、亮化道路”为目标,组织干部群众、志愿者参与,扎实开展种花种草、美化绿化环境工作,为打造美丽贡献新力量,为乡村发展增添更多“颜值”。2014年,旧铺组村民康敏意识到美丽的生态环境是提升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于是他带领村民义务上山挖野樱花树,栽到道路两旁和田坎边上,几年来,栽种的樱花树越来越多,到开花季节,漫山遍野的樱花让人陶醉。

除开美化环境之外,二官寨村还特别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曾经,外来人非法捕捞、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沿河的小村。“这是我们的母亲河,不能让它被坏。”冷水河一级支流旧铺河流经二官村旧铺组有10多公里,村民康敏和其他几位村民一起,成立盛家坝镇义务护河队,自发对河流进行管护。从最开始天天完善巡河到现在义务护河队分为三组每周轮班巡河,现在巡河力度加大,成效也愈发显著,从2018年到2020年,义务护河队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共抓获30余起非法捕捞,义务护河队不仅仅只制止非法捕捞等问题,同时制止污水乱排乱放、垃圾乱倒等问题也在职责范围内,自从义务护河队在开展巡河之后,不仅是河里的鱼多起来了,河流也变得更加清澈,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又进一步提高。

二官寨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有效落实“河长制”“山长制”,对30多名山长、河长进一步设岗定责,常态化开展“五边”洁净活动,以党员带群众、学生联家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过去家门口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屋内一层烟,门外一圈纸。现在路通了、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人有劲儿了,二官寨现在是我们的‘后花园’了”,老百姓如实说道。

文化浓郁,精神文化丰富起来了

二官寨村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存,前些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冲击,导致一些民宿文化、传统活动、歌曲舞蹈基本上停留在了人民的记忆当中,当代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见过实景表演,“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我们上才对得起祖宗、下才对得起子孙”,这是康家后人的心声,于是在康柱、覃登军等一批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推动下,康家后人付出了实际行动。

村民“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欲望愈来愈强,于是自发组建情景剧、腰鼓、连响、广场舞等文化志愿队伍6支,文艺志愿者多达300余人,发展文艺骨干30余名,传承原生态“九佬十八匠”“恩施南戏”、康胡氏文化,自编《二官人家》实景剧、腰鼓、连响等群众文化活动,把老祖宗的好东西找了回来;文化传承过程中他们还将二十大精神、积分制管理等活动与山歌对唱、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相结合,让群众在欢快的旋律中学习大政方针、了解惠民政策,二官寨“心连心”文艺演出队编排节目《上梁》喜登恩施市“群众文化月月演”新春惠民特别演出晚会舞台;村民还自编自演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朗朗上口的三句半,内容涵盖爱党爱国、孝敬父母、脱贫攻坚等方方面面,编制的山歌在群众中传唱开来,村民们在干农活时都会主动热情唱一首。

2013年至2020年,二官寨村民每年都会自发组织举办属于自己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丰收节、油菜花节、插秧节、传统民俗文化节、元宵节晚会、樱花节等,从一开始的自己唱跳到现在多个团队争先上台表演,各种活动影响力都大大提升,旧铺村民胡祥感慨到,我们组织第一届元宵节晚会时,舞台是用模板搭建,音响就用广场舞音响,当时虽然条件很简陋,但是我们都非常非常开心,完全沉浸在欢快喜悦的氛围中,二官寨村传统文化细胞是刻在村民骨子的传统记忆,现如今每当农活干完时,三五村民就会聚在一起唱唱山歌、跳跳民族舞、打打腰鼓,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干群齐心,成功破茧成蝶

二官寨村破茧成蝶的背后,是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一线落实的范本,也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出的硕果,靠的是行动检验、现场检验和成效检验,镇、村两级不喊口号、不玩概念、不务虚功。

2015年到2020年,在二官寨村“尖刀班”工作过的干部多达30余人,“尖刀班”干部最多的时候有15人,当时村委会办公条件很差,办公、吃饭、睡觉都成问题,但是干部们没有怨言,办公室不够就几个人挤在狭小的办公室内办公,每天粗茶淡饭,不讲吃的有多好,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睡觉就借住在农户家里,第二天又是精神满满的一天。在脱贫攻坚期间,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迹,时任盛家坝乡二官寨驻村第一书记杨兵,在2019年4月22日,在山间地头走访宣传政策时,步行到山坡田间看望贫困户,因山路狭窄、坡陡、脚步滑落,摔下5米多高的山坡坎,当时就呼吸困难、右腿完全失去知觉,脉搏微弱,情况非常危及,最后在村民和干部的协助之下,送往恩施医院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2014年前,二官寨村有多个组不通公路,时任村书记吴成廷等人,带头攻坚克难,通过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号召村民自发行动起来,村民也非常支持,都是无偿让田让土,一年内5条通组公路全部挖通。

二官寨村成果从“穷山僻壤”到“风水宝地”,是党的理论在基层一线的成果实践,也是党员干部披荆斩棘坚持不懈的劳动成果,让二官寨村成功破茧成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湖北省恩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