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期以来,霞浦县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霞浦县医院和霞浦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医”路有你》栏目,旨在学习身边榜样,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全县卫生健康宣传思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期推出《“医”路有你 | 苏鲁:追光逐梦,守护“小世界”里的“大健康”》。
“洞小腔深乾坤大,任重道远天地宽”,这是眼耳鼻喉科工作的生动写照。在霞浦县医院眼耳鼻喉科,提起科室主任苏鲁,患者赞他“能带来光明”,同事敬他“善传业解惑”。从医三十余载,他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凭精湛医术破病痛,用热忱初心守行医路,成了当地百姓“小世界”健康的可靠守护者。
每天清晨,苏鲁的身影总会准时出现在病房。查房时,他仔细询问患者恢复情况,耐心解答疑问,反复叮嘱术后护理细节。在他接诊的患者中,白内障患者占了不小比例——作为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白内障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初期症状通常不明显,但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视物模糊、复视、近视、眩光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完全失明,不少老人确诊时已因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面对这类患者的担忧,苏鲁总会结合临床经验传递科学诊疗观念。
“白内障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早检查、早发现,通过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眼睛的细微变化,在白内障的初期都可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苏鲁说。
“苏主任人特别好,像亲人一样,每次问他问题,都耐心细致地跟我们讲。”一名住院患者说。
手术室的无影灯,见证了苏鲁为患者“重启光明”的无数个瞬间。2002年,他自主完成霞浦县第一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让县医院成为闽东地区最早开展该项手术的医院之一;此后十年,又多次承担福建省“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翻山越岭到偏远乡镇筛查白内障病人。手术日常常从清晨忙到深夜,只为让更多患者重见清晰世界。这份在手术台上积累的口碑,成了患者心中的“定心丸”。
“我妈妈是中老年白内障,找的苏鲁主任做了这个手术,从看不见到手术过后恢复了正常的视力。感谢主任、医生们,他们的医术都比较精湛,对我们也比较关照。”一位患者家属提起苏鲁,满是感激。
不仅专注个体诊疗,苏鲁更以“领路人”的身份推动科室发展。在他的带领下,县医院眼耳鼻喉科的手术技术不断突破,多项手术填补了霞浦县该专业领域的技术空白,诊疗水平稳居闽东前列。他率先引入内窥镜技术,让眼耳鼻喉科手术迈入 “精细化、微创化” 时代。如今科室已能成熟开展青光眼手术、眼球破裂修补术、全组鼻窦炎手术等复杂项目,全方位覆盖患者诊疗需求。每到门诊日,苏鲁的诊室外总是排满患者,除了本地群众,还常有周边县区的患者慕名而来。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这是苏鲁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把对职业的热爱延伸到团队建设中,尤其重视年轻医生的“传帮带”。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喉科里的一个常见病,在这块治疗上苏鲁也颇有心得。检查室里,苏鲁常会拿着影像资料为年轻医生讲解:“这个就是一个肥大的腺样体,你看他的后鼻孔堵塞,就剩下这一点点气道了。”他不仅手把手教年轻医生识别病症、制定方案,还分享微创技术的操作要点,“现在我们应用微创手段做腺样体手术,恢复非常快,一两天患者就能出院”。在他的倾囊相授下,科室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诊疗能力不断提升。
“我和苏主任一起共事7年了。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医生,经常和病人耐心沟通,会带我们对复杂的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以他丰富的日常临床经验来指导我们,这位病人要跟哪些疾病进行鉴别、怎样分析,最后得出这个疾病的诊断。”同科室医生陈日新深有感触。
视觉是儿童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约80%的学习内容依赖视觉完成。若存在散光、调节异常或双眼视功能障碍,可能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甚至引发厌学情绪。苏鲁深知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就是守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几年,他又将目光投向青少年视觉健康领域,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视觉障碍与学习困难的关联,希望用专业帮孩子破解成长难题。“双眼的调节、集合发生了功能上的障碍,造成学习困难,只要我们查清视觉障碍,我们就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苏鲁说。他还常常带着模型和课件走进中小学,开展近视防控、视听保护科普讲座,教孩子们正确做眼保健操,把健康防护知识送到校园里。
三十多年从医路,苏鲁在眼耳鼻喉领域精耕细作。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专业,守护着一方百姓的视听健康。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始终是那份不变的医者初心。
“患者的信任,是我行医的动力。我将不断精进医术,以患者需求为核心,同时我也会倾囊相授,助力一批年轻医生的成长。我们会携手共进,用专业和热诚守护“小世界”里的‘大健康’,为霞浦眼耳鼻喉科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的承诺。”苏鲁表示。
记 者:魏海平
编 辑:张烙莹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郑小倩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