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这样一支脱贫攻坚队
村里,有这样一支脱贫攻坚队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9-11 10:58:28.0  推荐人:朱德成  推荐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来源:今日老区

通讯员 朱德成

在距离滚河北岸三公里处,有个村子叫中营,它距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城区20公里,人口不多,由7个村民组组成,共有398户1982人,住户分散。据老辈人说,明朝末年清军围攻张家集镇时,中军指挥部的营地设在此处而得名。几百年来,中营村的百姓祖祖辈辈生活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没有大福大贵,粗衣淡饭,倒也安生。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或进城打工,或搞些小本买卖,虽手头有些活泛钱,但因为地处偏僻,土地贫瘠,被列为穷乡僻壤“边远区”。民间流传:“姑娘不嫁边远区,彩礼倒贴活不起”。青壮年劳力常年漂泊打工在外,姑娘不愿嫁进来。

2014年初,襄阳市原政协副主席、襄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张克启与襄州区政协领导到该村调研后,经协商决定,派来了以襄州区政协副秘书长陈朝元为队长和村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队驻村扶贫。陈朝元带领工作队进村后,按照襄阳市老促会和襄州区政协拟定的扶贫方案,给村民讲知识,讲政策,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穷了几百年的边远乡村,忽然一夜间吹进来一股春风,吹得村民心里热乎乎的。

基层听民意

2014年10月21日,中营村低保评议会。“扶贫工作队”3名队员正在旁听。

村民孙兴国站起来:“凭什么不让我申请呀?”

村第一书记陈朝元:“按他的条件,的确申请不了。”

孙兴国虽身患癌症,经济困难,但他的兄弟是烈士,每月有1300多元抚恤金,其家庭收入已超出农村低保范围。

于是,陈朝元语重心长地向孙兴国解释低保政策,并表示将他纳入临时困难救助中。

孙兴国激动地说:“你是‘外人’,又是‘中间人’,我信你!”

一支支工作队,就这样开始沉入基层听民意。

2015年初,中营村田间地头,一群人走走停停。

“种植业发展很有特色,前景不错嘛。”作为“扶贫工作队”成员,杨学文和其他几名队员边走边说。

没走多久,杨学文眉头皱了起来——脚下村道坑坑洼洼,汽车驶过扬起一片灰尘。

“村里种植业都发展起来了,路却跟不上发展。”村委会主任郭庆东说,“村民早就盼着修路,可资金有缺口。”

杨学文点了点头,在随后的一场交心会上,居民代表更充分地表达了心声。

“希望把路扩宽到5米……”

“打成水泥路,葡萄和草莓运出去就方便了……”

杨学文掏出笔记本,一一记录下来。

不仅仅是走访,为了更好地倾听民意,“扶贫工作队”还专门开设了“群众诉求表达工作室”,进行接访。

短短几个月内,中营村“扶贫工作队”就接访群众927人次,走访群众10929人次。

联动机制解难题

起初,中营村的村民对于工作队进驻村庄并不“感冒”。

中营村是张家集镇一个普通的村庄,近年发展养殖业,因禽流感和市场的影响,大部分养殖户破产。

自此,中营村的经济一蹶不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中营村最紧要的问题就是村庄道路排水不畅,破损不堪。

村民郭开升说:“以前也有驻村的,事情我们也提过,可那些驻村的一说筹钱修路,只是了解了解情况就回去了,一年也见不着几次,你们能把这事办了,我们不相信。”

“基于各种原因,驻村工作队存在着4个‘沟通难’,与村两委沟通难、与群众沟通难、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难、与乡镇党委沟通难。”工作队长兼村第一书记陈朝元说。

一个负面的结果是,群众对工作队不信任。

为此,工作队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联动”的工作机制。所谓的“联动”即:“治村反映民意、提出课题——驻村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包村沟通协调、搞好服务——联动小组集体决策、推进落实”。

中营村的第一批课题就是解决村内道路破损、排水难的问题。

陈朝元根据这个课题,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进行调查。

通过走访,得知该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承担工程费用。而村民盼望修路,但没人出头号召。

联动小组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决定通过募捐解决修路资金问题,得到了广大干群积极配合。襄州区政协协调交通部门和相关企业筹集资金50余万元,硬化道路1000余米。

联动机制建立后,中营村各村民小组上报第一批课题52个,驻村工作队及时进行沟通,就提出的课题深入群众当中征求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的根源,召开代表会和联动小组会议讨论研究,制订解决方案。经过10多天的运行,提出的课题已初步得到了解决。

2016年2月初,中营村村民张国明一脸灿烂。

“以前,门口那条路上都是垃圾堆,出行很不方便。”张国明说。

这条路,就是位于中营村第一和第二村民小组的出行要道。

进驻中营村的“扶贫工作队”刚成立,就把这条街列为首个攻坚任务。

工作队长兼村第一书记陈朝元和队员们制定了三步走方案——宣传、整治、维护。同时,协调张家集镇、中营村与交通、环保等部门联合整治村里村外脏、乱、差现象,给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三天过后,昔日的“垃圾路”已不见踪影。

“送智”增强造血功能

“在家门口厂里做工,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2017年7月27日,襄州区张家集镇何岗村加工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贫困户李桂云一说起家门口工厂打卡挣钱的“上班族”生活,心里喜上眉梢。

发展产业是促进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实现由“输出”向“造血”功能转变。为了让贫困群众“有活干、能增收”,襄阳市老促会和襄州区政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持续做好产业增收文章,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在每月一次的例会上听取工作汇报、进行安排部署。襄阳市老促会长张克启和襄州区政协主席刘畅经常深入扶贫联系点中营村、何岗村、周垱村走访调研。襄州区政协秘书长杨起平坚持每月两天一夜吃住在联系点。驻张家集镇工作队更是把这项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通过广泛开展活动凝聚人心、温暖民心,通过“送智”增强造血功能。

同时,襄阳市老促会和襄州区政协以“支持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为活动主题,组织农业、人社、民政、扶贫等20多家单位和医卫、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政协委员和专家,深入扶贫联系点,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三下乡”活动,累计赠送药品、消毒液、种子、农药、果树苗、科普书籍等价值25万多元,深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结合实际,扶贫先扶智,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活动。联合襄州区农业局农技专家,对中营村5个组进行土地测土配方,根据土壤土质情况,由农业专家撰写一份科学种植技术指南,打印成册,发放到285户农户手中,引导全村干部群众实行科学施肥、科学种田。邀请襄州区农业局农技人员、襄阳万农达花生专业种植合作社,就小麦秋播、起垄花生种植为贫困户在田间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全村每户选派一人参加培训。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有拿手技术,达到增产增效增收、以科学生产促进脱贫和整村推进的目的。据统计,襄阳市老促会和襄州区政协在扶贫联系点共建成种植业扶贫基地96个,形成生姜、葡萄、百香果、西瓜、茄子、中药材为特色的种植产业格局,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6000多人,人均年收入9000多元。

兴产业筑牢致富根基

初秋时节,走进襄州区政协联系点张家集镇何岗村和周当村,展现眼前的是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彩画一新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林下,房前屋后的山地里连片的马铃薯种薯、甜脆豌豆、青花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

村民周文寿和他的妻子在地里正忙着采收甜脆豌豆,2020年通过种植大荚豌豆和养殖毛驴以及种植洋芋种薯等,他家已增收了5万多元。

2016年2月以来,何岗村民在襄州区政协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村234户1191人,大部分都住上了两层高、平均占地130平方米的新房。搬迁后的周当村,耕种的田地,距离村落仅两公里距离,村民们生产、生活十分方便,这些年,村民家里不仅种植了传统的农作物,还发展了大荚豌豆、马铃薯种薯、青花菜等新兴农作物。

何岗村地处滚河北岸,是张家集镇的贫困村。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襄州区政协扶贫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解决好群众搬离后增收致富的大问题。村党总支积极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培养致富带头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培植传统产业大芸豆的同时,重点打造高原生态蔬菜产业,发展订单产业荷兰豆、马铃薯种薯、青花菜等新兴品种。2020年种植荷兰豆、青花菜400多亩,产值170多万元,马铃薯种薯300亩,产值80多万元,全村279户1489人,人均收入达到9646元。

近年来,襄州区政协扶贫工作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398万多元,先后向张家集镇三支办划拨脱贫攻坚帮扶资金22万元,为中营村贫困村出列、户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两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朝元、张保杰先后9次到襄州供电分公司沟通协调中营村电力改造问题,最终襄州供电分公司投资156万元,为中营村新增2台300千伏变压器、增容2台变压器,并进行低压延伸1000米,使1000多亩耕地旱涝保收,为全村150户(含贫困户)户平年增收5000元。工作队还先后为张家集镇中营村、何岗村争取修路项目资金172万元,修通水泥路5.5公里,砂石田间作业道路3.6公里,解决了村民出入难问题。为中营村争取打机井项目资金57万多元,打机井7口,增加旱涝 保收面积1500亩。同时,积极向区、镇组织部门汇报沟通,对中营村党员开展学习整顿,新发展党员一名、预备党员一名、后备干部一名,解决了全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的问题。

艾叶飘香村民笑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的上午,中营村村部外的广场上,村民忙着翻晒艾草。村外,艾草田里,白绿相间的艾草迎风摇曳。

每年端午节前后是艾草成熟收获的季节。收割、打捆、装车、晾晒、粉碎,村里村外一片繁忙的景象。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朝元掩饰不住一脸的笑意说:“今年艾草收成不错,存放到10月就可以加工卖钱了。”

中营村是一个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的村子,以前村民收入多靠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薄弱,缺少致富门路。2016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程中,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该村开始种植艾草,通过学习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加强科学种植理念,走上了发展精品农业的路子。截至今年,艾草种植已发展到500多亩,并带来临时性工作岗位50余个。如今,为了提高艾草的商品价值,该村建起了艾绒加工厂和精细加工车间。车间投入运营后,不仅能安排更多人就业,还能为村集体增加收益,让老百姓在艾叶飘香中走上致富路。

2016年,襄州区政协驻张家集镇工作队通过对中营村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中营村属于岗坡地,土地面积大,严重缺水,种植常规农作物抗风险能力差、收入低。如何才能让中营这个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广泛征求意见,有人提出毗邻的枣阳市七方镇农户种植艾蒿收入可观。工作队向农技专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后,决定带领张家集镇和中营村干部一同到黄冈市蕲春县实地考察蕲艾种植项目。结合考察情况,工作队对中营村13户贫困户进行引导,鼓励种植蕲艾,并按种植面积购买种子免费赠送给农户,2016年试种了30亩。为发展壮大这一脱贫产业,工作队积极联系襄州区扶贫办,襄州区扶贫办把贫困户种植蕲艾纳入全区扶贫项目,每亩补助500元。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措施广泛动员,目前中营村蕲艾种植面积已达300 多亩,田间路边、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种植的蕲艾。同时,带动周垱村、何岗村30多户贫困户种植蕲艾50多亩。此外,争取蕲艾产业扶持资金25万元,在中营村建成一个蕲艾产业加工厂,为扶贫产业的长远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10月,为扩大延伸蕲艾产业链条,他们与张家集镇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引进襄阳涨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曹伟兵入驻中营村,与中营村农户按每亩300元签订300亩土地流转合同,比上年扩大种植面积近100亩。并协调帮助艾产业申报扶贫产品项目。计划新增蕲艾加工生产车间2个,长年用工量可达200多人,让农民不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

精准帮扶见实效

真扶贫,扶真贫,为了解扶贫户脱贫情况,襄州区政协工作队针对贫困户实际,采取一户一策实施精准帮扶。工作队开展深入调研,并按姓名、身体状况、政策落实、经济收入、个人意愿等制 成走访调查表,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调研。

在走访过程中,襄州区政协扶贫工作队和包村干部了解到中营村10户贫困户有养殖意愿,1户有种植鲁花花生意愿,于是积极向襄州区政协办汇报,区政协办通过召开秘书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挤出资金9000元,按每户800元至1000元标准进行种苗扶持。结合中营村16位村民在江苏、福建和湖北武汉等地负责电信工程的实际,工作队与村组干部一道,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进行劳务输出,先后推荐13名贫困户外出打工,每人年纯收入达3万多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安排5名不能外出打工、家庭又特别困难的贫困村民担任村保洁员,每月按400元左右发放绩效工资,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积极鼓励和引导全区企业界的政协委员、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实行自愿选择、定向帮扶。

2015年10月,襄州区政协携手森德润、天润、红牡丹、顺发等6家企业,为张家集镇中营村送去价值3.7万元的10吨史丹利小麦专用化肥和400斤硼肥,解决了部分特困户秋播种子空白下地的问题。同时在张家集镇三支办设立专户,政协委员、企业家、爱心人士捐款10万元设立扶贫专项基金,用于对贫困户进行奖励和帮扶。

切实为民谋福

温情走万家,温暖你我她。襄州区政协扶贫工作队员在几年的扶贫攻坚工作中,用自己的温情去温暖每一家每一户,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情系为民,为民谋福。

每年春节前夕,襄州区政协驻村工作队都会对包保的三个村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 暖送到千家万户,先后发放慰问金2.45万元,米、油等物质价值1万多元。2015年6月,联合襄阳本昌钢材城、襄阳市钢材商会为张家集镇何岗村小学送去价值5万多元的课桌椅120套,解决了何岗村小学学生上课无桌椅的难题。联合襄州区书法美术家协会到精准扶贫联系点中营村开展“送春联下乡”文化扶贫活动,为村民书写吉祥幸福、宣传党的好政策的对联300多幅、“福”字100多幅。协调区林业局帮扶价值6万元的红叶石兰1500株,解决了中营村3公里道路绿化问题。建档立卡贫困户孙银杰患有精神病,长年住在精神病院,其妻不堪重负,2015年离家出走,至今未与家人联系,留下一对未成年儿女,家庭重担落在其70 多岁的父母身上。 2019年3月,襄州区政协秘书长杨起平、工作队长陈朝元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他家两间瓦房倾斜脱离主体。后经住建部门上门鉴定,这两间瓦房为D级危房。这时孙银杰父亲说房屋改造需要3万多元,危房改造资金只有2.1万元,缺口近1万元,他无力承担。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借助政协平台优势,组织企业家、爱心人士一同上门感受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企业家当即表示捐助危房改造后资金缺口部分,最终使孙银杰的危房改造问题得到解决。

2019年6月,中营村村干部向工作队反映,中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自志刚出生的孙子任宏博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襄阳无法救治,转至武汉协和医院,却无力承担 25—30万元手术费。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先后与卫健局、医保局沟通,把任宏博纳入“985”医疗报销范围。与此同时,工作队及时向襄州区政协机关汇报,机关研究决定从办公经费中拿出5000元资助,机关全体干部捐款3050元,全区300多名政协 委员和社会各届爱心人士捐款5.5万元,为幼小的任宏博成功手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019年12月中旬,区政协办联合民建襄州支部,在中营村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24户贫困户贫困生就读、安全饮水帮扶1.2万元。

2019年11月14日,杨起平秘书长带领襄阳市政协委员、湖北百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家榜向中营村二组孙银杰捐助8000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同时,对4户城建部门鉴定未达到危房标准房屋又迫切需要修缮的每户补助2000元。

2020年5月30日,襄阳拓普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飞在区政协秘书长杨起平的陪同下,深入到张家集镇中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孙银杰、孙传胜、吴新玉等家中走访调研献爱心,现场捐助5万元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房屋修缮等。

无数次拉家常、讲政策,襄州区扶贫工作队员不再是百姓眼中的“新面孔”;无数次送温暖、解民忧,襄州区扶贫工作队员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心间;无数次顶着星空、踏着月色走访,襄州区扶贫工作队员毫无怨言。襄州区扶贫工作队员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脱贫攻坚战的最强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他们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气魄,奋力向脱贫摘帽发起全面总攻。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襄阳市襄州区政协驻张家集镇工作队3名队员和20名结对帮扶人员牢记组织重托,坚持“身入”“心 入”,带着责任、感情和爱心,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结合张家集镇中营村、何岗村、周垱村实际,先后协调各方资金450多万元,其中项目资金398万元,区政协办帮扶资金22.5万元,引导企业界政协委员、爱心人士捐款捐物32万多元。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户进行资金帮扶和种植养殖扶持等,奏响了襄州大地脱贫攻坚战的恢弘乐章。

通过努力,2016年底,中营村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全村贫困户55户185人全部脱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