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余文化启示之三:适应变化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5-04-26 18:45:36.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作者:王龙华

面对意想不到的变故,是冷静处理,还是快刀斩乱麻?留余文化告诉我们,在面对不同境遇时,要学会适应变化。在逆境中,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气馁;在顺境时,要保持谦逊,不骄纵。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同时,这一价值理念也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时,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我邻村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异。没多久父亲死了,母亲没管他。他就跟着奶奶生活。奶奶靠打零工和捡破烂抚养他长大。刚上高中那一年,奶奶也因病去世。奶奶逝世前,将他托付给远嫁北方的姑姑。姑姑和姑父虽然生活艰辛,但还是把男孩接到身边上学,照料他的生活起居。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男孩虽然悲伤万分,但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学习上比其他同学付出加倍的努力。其他同学中午休息了,他却独自在班上自学;同学晚自修8点半下课了,他却要补缺补漏到午夜。男孩知道,自己家境条件不好,文化基础又薄弱,如何不刻苦学习迎头赶上,将来就没有好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努力,这男孩终于考入师范大学,并接受资助完成学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还有一个故事:放学后,孩子欢快地回到家,郑重其事地将一封信交给母亲,说老师只让妈妈看。

母亲大惑不解地将信打开。看着看着,母亲泪流满面。孩子见状着急的问:“妈妈,老师究竟说了什么?”妈妈擦、擦眼泪,哽咽地说:“老师在信中说,夫人,你的孩子是个天才。学校太小了,没人教得了他,另请高明吧。”孩子听后异常高兴。慈爱的母亲,用一句善意的谎言,保全了一个孩子的脸面。彰显了对孩子的爱护和尊重。当然,这孩子最终不得不转学到其他学校。多年后,这个孩子如其母亲所言,一生共发明两千多项,获得专利一千多项。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美国《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个人物之第九名。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爱迪生。

母亲去世后,儿子整理母亲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封似曾相识的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这封信,里面写着:“你的孩子有智力障碍,不能在这所学校读书。”看到这,爱迪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提笔在日记中写道:“爱迪生是个有智力障碍的人,可他的母亲把他变成一个天才。母亲是世界前进的动力,其伟大是无与伦比的。尤其在教育子女方面,母亲是第一位人生导师。”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母亲的淡定和坚韧,终于造就了爱迪生这位天才。如果当初母亲不是这样处理,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王龙华,福建霞浦竹江人,宁德师范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作四十余年,历任教师、中心校校长、学区校长,霞浦县委办公室科长,人事局纪委书记,交通局副局长兼县运管所所长,经贸局副局长,县政府驻榕办主任,县委政法委副处级调研员等职务。现为《霞浦年鉴》主编,霞浦县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开辟有《龙华说霞浦》微视频讲座专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