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龙华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呢?留余文化有办法解决。
留余文化告诉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应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意愿。这种兼顾他人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
例举,六尺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一个大官叫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这官不小了,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有一回,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建房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两边都有势力,谁也不敢插手解决。张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跟地方官员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是留余文化的崇拜者。他很快给老家人回了一首诗:“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砌基建墙。邻居吴氏见后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就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为国人传颂至今。安徽桐城也被人称之为礼让之都,和谐之城。
留余文化告诉我们: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在现代社会中,兼顾他人的思想理念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王龙华,福建霞浦竹江人,宁德师范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作四十余年,历任教师、中心校校长、学区校长,霞浦县委办公室科长,人事局纪委书记,交通局副局长兼县运管所所长,经贸局副局长,县政府驻榕办主任,县委政法委副处级调研员等职务。现为《霞浦年鉴》主编,霞浦县党史和地方志专家,开辟有《龙华说霞浦》微视频讲座专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