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跃:畲族的牛故事
霞浦故事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0-05-09 17:20:03.0  推荐人:张金霖  推荐老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来源:今日老区

原创 ​许一跃

各族民都有说牛的故事,赋予了牛的文化,但畲族的牛故事又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独特。汉族故事《李密书挂牛角》,说的是隋朝时有个叫李密的人,小时替人放牛,心里却想着读《汉书》。李密放牛带书不方便,就将书挂在牛角上。杨越公(即杨素)“见而奇之委之以重任”,并袭爵为蒲山公。汉族还有个故事《老子骑牛》,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李耳(老子)的人,初为周守藏史,博通古今;后来因为周朝衰亡,就把青牛当成了自己的伴侣,他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喜望紫气而知真人至,“求其术著《道德经》五千余字”,后老子“涉流沙而去”……这些汉族人的牛故事,主题并非歌颂牛,而是以牛来衬托歌颂主人公。在畲族居住区里,流传着许多牛故事,尽是直接称赞牛的,更令人对牛的敬佩。

寻牛节的故事

从前,有一对畲族夫妇因为家里没有牛,劳作非常辛苦,夫妻俩就决定从小事做起。他们先是养了一只母鸡,把母鸡生下的蛋,拣起来孵鸡仔,孵了鸡仔养大鸡,卖了大鸡买猪仔,猪仔养成大猪换来牛仔,最后牛仔养成大牛牯,夫妻俩多年的愿望就实现了。他们十分高兴,把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贵重。有了牛,劳作的效率就提高了,他们的生活逐渐富了起来。然而有一天,他们心爱的牛突然没了踪影,急坏了夫妻俩。他们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隐蔽的天池里听到了牛的叫声。妻子在池边守着,丈夫立即跑回家拿来竹竿,他们从早上一直捞到夜晚,却一直也没捞到牛的影子;等到第二天,还是没等到牛浮上来,却发现天池的周围长满了一种银色的青草,叫“六月雪”。发现“六月雪”的这一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后人传说,那银色的“六月雪”就是牛变成的,于是就把农历四月初八当作水牛的生日。之后,每逢农历四月初八,畲族人就要成群结队的攀向山顶,顺着牛脚印去寻找失踪的牛,如此风俗,代代不变。

牛大王的故事

畲族人认为牛很伟大,说牛原是一位牧童,后升为天神。故事就发生在霞浦西郊的一个畲族小村里。小村距霞浦城关大约十里路。牧童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小村外,是一片荒野,牧童在这荒野上放牧了七年。牧童无名无姓,无父无母。因替人放牛,村民便叫他阿牛。阿牛全心全意替别人放牛,与牛同甘苦,共命运。牛饿了,他就到处去寻找青草源;牛饱了,他就吹起笛子与牛共乐,他把牛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只要牛好,他就快活……然而,在一个夜深里,只见牛群低着头乖乖的回来,而在牛群的后面却不见阿牛归来……尽管同村人满山遍野的寻找、呼喊,可就是没有阿牛的踪影。原来,是阿牛的爱牛事迹,感动了天庭,天庭官员把他推荐给玉帝,玉帝下诏,牧童一跃成了天神。职务是:司草官,在天上放牧,一年向人间撒草一次。这以后,人们便叫他“牛大王”。做了天神,牛大王并不贪图享受,心头常挂念着凡间的牛马猪羊……司职之暇,他常伫立在天庭的栏杆边,俯望着天底下的民生。一天,他发现人间遭遇大旱,他撒下的草,不到一个月就用完了。下界荒野的草木正一天天的枯黄蔫死,他急了,跑去求玉帝,盼望玉帝恩准他打开天庭草仓,再向下界撒些草,以拯救人间动物的生命。不料,这位口口声声要为民谋利益的宇宙最高统治者,却在关键时不懂通融,教条的墨守成规,说:“一年只准向人间撒草一次,这是天规,不得有违!”这一夜,牛大王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的耳边总呼响着飞禽走兽饥饿的哀鸣声,他的眼前总浮现着动物半死不活挣扎的凄惨景象……他不愿多加思索,义无返顾的爬起来,勇敢的打开天庭草仓。在向人间撒下青草之后,又撒下了各样草种……不久,天底下的山河又绿了,牛马猪羊……又鲜活起来了。然而,牛大王却因犯了天规,被贬下凡间。从此,他成了凡间的一头牛。做牛,他依然是忠心耿耿的为种田人辛勤劳作……玉帝不让牛大王当神,可畲家人心里明白,牛大王是他们的恩人。于是,大家把牛大王拥为心中的神。当牛大王最后告别朝夕相处的牛群,离开人间时,畲族兄弟姐妹便把他住的村改名叫“牛大王村”,还为他建了庙,叫“牛大王庙”。人们年年不忘给他磕头焚香,默默为他祈福……

踏路牛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路,路边有一块石头和一座房屋,房屋里住着一个光头的大恶霸。大恶霸的兄弟在朝上做大官,有权有势。大恶霸家里已经有了七七四十九个老婆,还贪色如命。每逢良辰吉日,大恶霸就带着一伙帮凶,守在路边的石头旁,准备拦住从路上走过的新娘,弄得许多新郎新娘上吊投水,家破人亡。村里有个后生,很聪明,恰好要到另外一个村里娶亲,正要经过大恶霸守在的石头路旁。后生想了个办法,在一头凶猛牛牯的牛角和牛尾巴上,缚上红布,由另一个后生先牵到丈母娘村里。第二日,那个后牵着牛走在前面,后面接着便是新娘。当大恶霸和帮凶拦路时,这头凶猛的牛便向大恶霸顶去,大恶霸和帮凶见状,吓得逃了无影无踪。隔山有个畲民看了这情景,觉得很奇怪。便问:“你牵的是啥牛,能吓跑大恶霸?”牵牛的后生回答说:“踏路牛”。畲民又一次对牛崇拜,从此,畲乡有了“踏路牛”的风俗。关于“踏路牛”的风俗,畲族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畲族新娘夜行嫁时,要在天明时进夫家。行嫁时要有牛在前头踏路,因为牛踏实,踏过的路为新路,实实在在。意思是新娘一切要从新的实实在在的开始。

樟坑大厝的牛故事

樟坑畲家大厝在霞浦崇儒畲族乡西北方向。说樟坑大厝的建起应归功于牛,是牛最先将主人蓝祜慈带入风水宝地……蓝祜慈在福安溪塔村已经呆了二十几年了,还是一身空空,单身一人。于是孤身一人自村口小路往前方“南漂”。可是,他走了很长很长的路,遇到的,除了山还是山;给他带来的,除了穷还是穷。小伙子的脚走酸了,就只好找了个小村,暂时安身,便在霞浦境内崇儒乡西北边的一个小地方歇下,给一家生活较好的人先放放牛罢了。一天,小伙子劳累了,就在一棵树下小睡。没料到,牛趁放牛人睡时走远了。小伙子急了,便漫山遍野的找。小伙子找得都要哭了,而牛却在一个宽大的草坪上悠闲自得的吃着青草。小伙子忽然发现,眼前这片草坪很独特:前面是坑崖,后面是青山,确实是一个好做吃又安全的地方。他高兴极了,心中自然萌生出一个希望的念头。于是,他告别了牛家主人,只身在这里结起一座小茅草房;接着,他开荒,种油茶、种樟树、种竹子……养猪养羊……有了收获后,又有了妻儿。到了清道光30年,蓝祜滋富了,便与儿子们一起拆掉了茅草房,重新建起了十二扇十一榴的砖瓦大厝。大厝按畲家风格设计,很有特色。占地面积近5亩。整座厝由99根木柱支撑起来,上下两层共94个房间。为保风水,高墙把大厝围得严严实实,不辟后门和边门,只在东向开了个双重大门。大厝前面是个深坑,护坡上被厝主人种上了许多樟树,邻村们称为“樟坑大厝”。

畲族对牛的崇拜,积累了浓厚的牛文化。畲族的牛文化,既尊重了畲族人的图腾意识,也丰富了畲族图腾的符号内涵,这对研究畲族传统精神和习俗等辟开了一条广阔的途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