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马仙信俗”改编的电影《马七娘》获得非遗领域权威专家马盛德研究员的高度评价,并担任其非遗顾问。
他认为,该片通过“非遗+电影”让传统文化有力传播。“通过电影艺术的独特形式,将‘马仙信俗’生动地搬上银幕,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认知度和生命力,这种创新探索值得大力提倡。”
马盛德曾任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主持工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任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等职,长期深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曾作为中国申遗代表团团长,成功推动“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著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为非遗保护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电影《马七娘》聚焦的“马仙信俗”,其核心人物马七娘(亦称马仙)被誉为中华平安女神、中国南方三大女神之一。她生于公元七世纪,出身贫苦却以孝德善行闻名——耕织持家、孝养公婆、乐善好施、祛病化厄、驱邪避魔、异术渡人,其精神感动天地、道化升仙,广受尊崇,由此形成了“马仙信俗”。福建柘荣作为该信俗的发祥地之一,世代传承“孝德善行”的马仙精神,使之成为深入血脉的文化基因。2014年,“马仙信俗”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电影《马七娘》正是基于这一深厚文化底蕴创作而成。影片紧扣时代主旋律,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流畅的叙事,传递了深厚的家国情怀,特别是感人至深的孝德精神,更巧妙地将针灸、中草药炮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然地融入剧情,用专业的镜头语言赋予其艺术生命力。
马盛德研究员此次担任顾问,进一步提升影片的文化内涵与非遗呈现的专业性,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找到更富活力的表达方式,让“马仙信俗”承载着的慈悲精神、生态智慧与社群温情以鲜活姿态跨越时空,走进更广泛大众视野,有效提升公众认知度。
文图来源:长寿柘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