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被誉为“中国南方海参之乡”,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这几天,当地海参开始陆续收获,海上一片繁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霞浦县下浒镇雷江海域,蔚蓝海面上星罗棋布的网箱如棋盘般整齐排列。由于海参高温下会出现化皮、吐肠的现象,所以养殖户们趁着春季凉爽的早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海参捕捞工作。
渔排上,养殖户们手持特制的铁钩,熟练地勾住网箱四角牵引绳,深藏于海面下的网箱被缓缓提升,附着在网格上的海参逐渐显露。紧接着,他们手持约2米长的长柄渔兜,迅速地将海参兜起,倒入一旁的塑料桶内,动作一气呵成。
养殖户毕崇亮今年在这片海域投放了250吨的海参苗,预计产量能达到三倍,可收获750吨左右的成品参。
近年来,当地持续推广大网箱养殖模式,与传统的筏式吊笼养殖相比,网箱养殖采用集中投喂模式,配合饲料可直接撒入网箱区域,能减少约七成的人工成本。此外,筏式吊笼养殖因需频繁提拉笼体,可能导致海参体壁磨损和棘刺脱落,而网箱开放式结构有效减少物理摩擦,养出来的海参品相更好。
“相对于传统的吊笼养殖,大网箱养殖操作非常简单,每天只需要投喂饵料就可以了。传统的吊笼养殖,每人每天只能投喂5筐左右,现在改成大网箱后,每天每人可以投喂200多筐,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而且大网箱养出的海参,品相和肉质都非常好,很受消费者欢迎。”毕崇亮说。
据了解,海参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自溶酶,当脱离海水环境后,会在数小时内液化成胶状物。因此,养殖户们直接将分拣平台搭建在渔排边上,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初筛出品相较好的海参。同时,冷链运输车也早已在码头上等待,这些车辆配备的低温系统,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海参的新鲜度。
近年来,当地深挖“蓝色富矿”、深耕“海上粮仓”,进一步做大做强霞浦海参产业,加快构建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今年霞浦县海参预计总产量超7万吨,占全国30%的市场份额。
记 者:陈伟滨 黄奕涵(实习)
编 辑:黄光华
责 编:李巧鸿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