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是我国紫菜的主产区,被誉为“中国紫菜之乡”。这里的紫菜鲜嫩爽滑,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眼下正值金秋时节,养殖户抢抓“白露”至“秋分”的有利窗口期,在晴好天气里陆续开展下苗作业。
在霞浦县三沙镇的一家省级紫菜良种育苗厂内,工人们正忙着将附有紫菜孢子的扇贝壳从水池中打捞出来,打包装车,准备运往海上养殖区。当地推广的这种扇贝壳育苗方式,能有效促进紫菜孢子均匀附着和萌发。一根根贝壳串悬挂于育苗池中,既能保证紫菜苗均匀吸收光照和养分,又能让苗体长势更整齐健壮。
“我们从正月开始育苗,白露节气后下苗。因为今年气温高,紫菜下苗推迟了十几天。”育苗厂工作人员冯德灼说。
今年夏季气温偏高,为了保证下苗顺利,育苗厂和养殖户普遍推迟了作业时间,并加强水温监测和养护管理,确保紫菜苗健康成长。
“通常我们要求,紫菜下苗的水温稳定在28度以下,超过28度的话不利于紫菜苗的萌发。”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人员陈润介绍。
在霞浦县牙城镇梅花村海域,从高空俯瞰,万千竹竿如直立于大海的琴弦,在海上悦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扇贝壳苗运到养殖区后,并不能直接投放海中,还需经历孢子释放、网帘附苗、海上布设等工序,才能算是完成下苗。
“紫菜的贝壳苗从厂里拿出来之后,先放在海区,由流水刺激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午,我们再把它收集回船舱或是在岸上,用海水浸泡。接着再把苗绳放在水中浸泡,让紫菜苗附着在养殖绳上,之后就可以用这个养殖绳进行养殖。”陈润说。
海面上,作业船来回穿梭,工人们将附有紫菜苗的养殖绳均匀捆扎在竹竿间,随着船只前行,绳索缓缓放入海水中,固定在网架之间,等待紫菜自然生长。
“牙城镇紫菜养殖面积达到了2000亩左右。”牙城镇海渔站负责人高秀生说。牙城镇海域虽处于外湾,但有山脉环绕,阻隔了风浪,所以养殖紫菜风浪较小。这里又是淡咸水交汇处,养殖出来紫菜口感相对清甜。
紫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海洋蔬菜,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每年首次采收的“头水紫菜”,只需45天便可收割,生长周期短,口感更加细嫩清甜,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格外受市场青睐。
“霞浦紫菜”也凭借其鲜嫩爽滑的口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每年收获季节,前来霞浦采购紫菜的客商络绎不绝。据统计,今年霞浦紫菜养殖面积将超过6万亩,预计产值突破10亿元。
记 者:叶志坚 陈伟滨
编 辑:郑 倩
责 编:郑玮婕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