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牙城镇箩伍村的村民们正忙着赶制传统非遗项目——杨氏鱼灯,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团圆夜鱼灯表演做准备。
在浮山头自然村的制作现场,七八个初具雏形的鱼灯整齐摆放在桌面上,村民们分工协作,剪鱼鳞、粘贴、绑扎……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鱼鳞有大有小,该小的地方就要小,该大的地方就要大,制作一个鱼灯差不多要2000多张鱼鳞。”箩伍村村民杨学铂介绍。
据介绍,杨氏鱼灯的制作非常精致且费时,一个鱼灯大约需七天左右才能完成,其制作的流程要经过选篾、绑扎、裱糊、装饰等六道工序,有着很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
“杨氏鱼灯流传两百多年了,以前是稻草绑的,现在用毛竹做的,这次请了6个老师傅,要制造15个鱼灯。”箩伍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杨家汤说。
作为霞浦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杨氏鱼灯不仅承载着村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更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中秋之夜,这些流光溢彩的鱼灯将穿行于村巷之间,为村民和游客献上一场别具韵味的非遗民俗盛宴。
记 者:郑尚航 张 彬
编 辑:黄光华
责 编:郑玮婕
审 核:颜晨曦
监 制:林 喜
总监制:陈秀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