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将军教育情
福建省长汀县杨成武将军研究会 郭添阳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19-08-30 17:20:10.0  推荐人:郭添阳  推荐老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  来源:今日老区

(1983年,杨成武将军回到母校长汀一中视察。)

杨成武将军是一个由普通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身经百战的赫赫名将。他戎马一生,能征善战、功勋卓著,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百战将星。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闽西莽莽大山里农民的儿子,能够成为“上马击胡、下马草书”的一代著名战将,这其中有多少必然性,又有多少偶然性?最初的洗礼也许是他永远铭记于心的。

(一)春风化雨 学海扬帆

1914年10月27日(农历九月初九),杨成武将军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宣城区下畲村一户贫困农民的家庭。像大多数贫苦农家孩子一样,如果不是参加革命,他可能也像朴实的父辈那样,日夜在田间劳作。然而,让他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命运注定他们这一代会接受时代的洗礼,从此走上一条与父辈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6岁上学,在村里一间光线暗淡的屋子里念私塾,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读《论语》、背《孟子》,朗朗有声。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因为顽皮,杨成武还被先生罚跪在孔子圣位面前。

9岁那年,杨成武从私塾转到上杭回龙的一所教会小学。学习内容也从读《四书》改为学语文、算术、念《圣经》。也就是在那时,他知道了“洗礼”一词。不过,他也许还没有预料到自己日后会接受战争的“洗礼”。

后来,杨成武的一位远房叔伯哥哥杨能昆,从福州政法大学毕业,回到长汀。于是,杨成武便来到长汀上学。也就是在这时,开启了他人生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历程。

到了长汀,杨成武眼界大开。长汀古称汀州,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教育颇为发达,求学之风极盛。开头,杨成武就读于长汀第一小学(现中区小学),毕业后考进福建省立第七中学(现长汀一中),在这里除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还受到革命启蒙老师张赤南等进步教师带来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从此投身革命洪流。

在现在的孩子们看来,这段再寻常不过的求学经历,可对当时农村贫困家庭孩子而言那是相当弥足珍贵的。“父亲种田,伯父和叔父做点小买卖,收入微薄,要应付一家13口的花销。所以我上学是比较清苦的。一天的饭费也就只一毛多钱,光吃饭,没什么菜。一大家子人为了给我拼凑学费操了不少心。特别是婶母,平时省吃俭用,每年养兔子积攒了一两元钱,自己一点也舍不得花,全都拿给我”。由此,客家人历来就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视送子女入学读书为头等大事,宁愿挑盐担、卖柴樵、做苦力,甚至举家族之力也要供子弟读书可见一斑。

(1996年1月,杨成武将军夫妇回母校中区小学对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正是因为早期接受了较好的文化教育,年仅14岁的杨成武还是个小小少年,虽身处贫贱,却未堕青云之志,接受革命理想的感召,立志救国,毅然投笔从戎,跟随革命启蒙老师张赤南参加古城、四都农民武装暴动,后随闽西红军编入红四军第三纵队。从此,一个机智、坚毅、勇敢、团结、忠诚的品性便透视出来。很快就表现出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的良好军政素质,被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赞之为“白袍小将”。

在漫长而又艰苦的征途中,无情的战火、残酷的战争使杨成武成长、成熟起来。他细心观察、善于分析总结,逐渐形成能在马背上打腹稿,急行军中及时发出作战命令,出口成章,泼墨挥毫、神韵飞扬的儒将风范。因此,他很快就受到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军政领导的赏识、重用,从此,创造了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闽西著名作家张惟称他为“创造战争史诗的人”,这也许就是杨成武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名扬四方、功勋卓著的一代名将,最终踞升国家领导人之列的源泉所在。

杨成武将军素以军政兼备、文武双全著称。在繁忙工作间隙,仍然读书不止、笔耕不辍。他把自己的思念、情感、回忆,陆续付诸文字,晚年孜孜不倦撰写,在有关同志的帮助下,先后出版《杨成武军事文选》及续集、《忆长征》《反攻进行曲》《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战华北》《新的使命》等著作,并在此基础上结集出版数百万字的《杨成武回忆录》,成为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正是在写回忆录的过程中,他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思索参加革命几十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他终于有机会到当年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在老区的红土地上,在下畲、在回龙、在中区小学、在长汀一中,他不时开启记忆的“雷达”,仿佛又回到了峥嵘岁月,又焕发青春……

(二)谆谆教诲 孜孜不倦

杨成武将军不仅时刻关注着生养他的家乡,还始终惦念着母校、牵挂着孩子。他每次回到家乡都要到母校去看一看,向师生们嘘寒问暖,十分亲热。他时常对随行的党政领导说:“老师是个崇高的职业,我们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起来”。朴实、简洁的话语,道出了毕生驰骋战场、潜心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将军对教师所担负的传承知识、培育孩子健全人格的特殊使命而发自肺腑的真情啊!

1981年12月28日上午,杨成武将军第一次回到到他的母校——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视察。他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同老师们一一握手,关切地询问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和师生合影留念,让师生们感到无比温暖。随后,杨成武将军带着秘书来到曾经教给他知识、培育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母校——长汀一中视察。站在宽阔的操场中央,杨老将军记忆的“闸门”徐徐拉开……眼前逐渐浮现出当年校园里从张赤南、傅维玉、黄光亚等进步教师那儿接触到秘密流传的《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认识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反动本质;“五卅惨案”“沙基惨案”“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发生后,与热血沸腾、忧国忧民的广大进步教师、青年学生一道上街游行示威的情景。正是在这儿,他首先受到时代潮流的洗礼,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1929年,年仅14岁的杨成武就是在这儿毅然跟随他的“革命启蒙老师”张赤男投笔从戎,跨出校门,投身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去的。杨成武将军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母校校园,随后来到学校办公室与老师们一一握手,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语重心长地对学校领导说:“学校还比较旧,校舍比较破,要改造校园环境和校舍,要千方百计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啊”。并对随行的党政领导说;“要给予支持”。虽是隆冬时节,但杨成武将军的到来,让母校师生感到温暖如春。

1983年春,年近七旬的杨成武将军携夫人赵志珍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生养他的故土——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一直以来关心教育的杨老将军,第一站就来到宣成乡下畲小学视察,看望全校师生。在接受了小朋友赠送的红领巾、鲜花和掌声后,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向老师和学生分别赠送了精心准备办公器材和学习用品,并语重心长地对学校师生们说;“家乡的发展必须依靠教育,家乡未来的建设,依靠的是你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孩子们高兴地把杨成武将军和夫人赵志珍围在中间,唱啊、跳啊、笑得像春天里绽开的、绚丽的花朵。

当天中午,在下畲村杨成武将军出生时的农家小院里,围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父老乡亲。杨成武将军赶忙招呼大家喝茶、吃糖果,并一一询问乡亲们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时而点头微笑、时而眉头紧皱。当他了解到几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家里离校又远而没有上全日制小学时,他神情凝重,建议身边的村干部安排她们上夜校,他关心地对孩子们说:“夜校一定要上,没有文化知识,将来是行不通的”。

1989年12月15日,杨成武将军携夫人赵志珍第二次来到中区小学视察,为新校门剪彩揭幕。一位小朋友请前来视察的杨成武将军这位“老校友”题词留念,杨成武将军欣然挥笔题词,写下了“发扬传统、立志成才”八个遒劲大字,激励师生发愤努力,成为祖国有用人才。

(1989年12月,杨成武将军为中区小学新校门剪彩揭幕并题词:发扬传统、立志成才。)

1990年1月,杨成武将军携夫人赵志珍在时任龙岩地委副书记邱炳皓的陪同下又一次风尘仆仆地回到长汀一中母校,当他看到崭新的四层教学大楼拔地而起,科技大楼正在紧张有序地兴建时,将军连连赞好,心情舒畅地说:“这下孩子们终于有一个好教室上课了”。来到会议室,他对随行的领导、老师说:“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志成才报国”。他说:“长汀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红色小上海’,很多人参加了红军,为创建新中国作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有些人就是长汀一中的校友,比如刘亚楼、傅连暲、黄亚光等人。你们学校要充分利用长汀宝贵的红色资源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才”。他还多次提起他在这所学校求学时的老师——张赤男,“是张赤男老师把我引上革命道路的,我永远怀念他”。值得欣慰的是,长汀一中师生牢记杨成武这位“老校友”的谆谆教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就一直把“三红”教育(红旗不倒、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确定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坚持以理想坚定、一心为公、不怕牺牲、勤奋拼搏、敢于胜利的“三红”精神培育莘莘学子,代代学生在“三红”精神的哺育下茁壮成长,如今“三红”教育成为了长汀一中的一面旗帜。

1996年1月26日,已是82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的杨成武将军携夫人再次来到中区小学视察,并参加“兴才楼”奠基典礼。在现场,杨成武将军还声情并茂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知道:“兴才楼”的顺利落成,也凝聚着杨成武老将军的一番心血啊,此楼正是他奔走呼号、积极争取,由福建省财政厅干部职工捐资30多万元而兴建的,极大地改善将军母校面临的校舍紧缺、教学设备陈旧的瓶颈问题。

(1996年1月,杨成武将军携夫人赵志珍第三次回到母校中区小学为“兴才楼”题词并参加奠基典礼。)

在参加完中区小学“兴才楼”奠基典礼仪式后,杨成武将军携夫人又一次来到母校——长汀一中,学校领导告诉他,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园环境得到很大改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杨成武将军听了频频点头,很是满意。随后,他笑容满面地走进高三教室,看到正在埋头苦读的学子们,十分高兴地说:“我是一个老学生,现在已经80多岁了,你们还年轻,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这是毛主席说过的”。稍作停顿后,又接着说:“我在北京就听说了长汀一中学生学习很刻苦,很勤奋,希望你们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学生们听了非常感动,纷纷以充满感激的肺腑之言表达一定不辜负将军的厚望,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决心。

(三)百年庆典恒念师长不倦教诲、戎马一生常思母校事业辉煌

1988年杨成武将军离休后,在担任中国老区经济促进会会长期间,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对下一代倾注无限关爱。当发现家乡的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他非常揪心,尤其是教学条件简陋和教育设备缺乏、陈旧问题,他更是时刻铭记心头。在他的亲自关心、牵线搭桥下,1995年4月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投资近40万元,在宣成乡下畲村兴建起全县第一所希望小学和第一个山区电教化学校,配备了电脑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先进教学设备,让山里娃也能享有先进的教学资源。为此,杨成武将军欣然亲笔题写了校名——长汀县希望小学。随后,又于1997年、1999年在宣成乡中心小学和畲心村小学办起了由省水电厅和中国星火基金会捐建的两所希望小学。淳朴、感恩的家乡父老为表达对杨成武将军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把畲心村小学命名为“成武学校”。

当他得知9岁时曾就读的母校、1998年亲自题写校名的上杭回龙小学即将举行80周年校庆大典时,杨成武将军欣喜的在2001年11月发出贺信:“建校80周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和广大校友的帮助下,母校回龙小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并评为了省农村教育先进校和县文明学校。这使在外乡贤和校友感到无比的欣慰”。并“希望你们为学校的全面建设再做新的贡献”。杨成武将军的夫人赵志珍也发了贺信:“学校得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取得了应有的辉煌成就……成绩可喜可贺!”在回龙小学短短几载的求学生涯,就时间长河而言,只是滚滚流逝中的一瞬,而对自小就在崇尚忠义、耕读传家、知恩图报的客家精神浸润下成长、成才的杨成武来说,却是值得依恋、回味且深感自豪的。

杨成武将军既是一位叱咤风云、享誉世界的战将,又是一位谦虚好学、著述颇丰的儒将。回到母校,经常向一中师生赠送倾注他自己多年心血而结集出版的《忆长征》《反攻进行曲》《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杨成武回忆录》等书籍,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长汀一中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他欣然提笔为母校题词:“校庆九旬不忘师长教诲,戎马一生常怀母校腾飞”。将军的叮咛,既蕴含杨老将军对母校一如既往的深情热爱,同时也寄托对后辈校友的热切期盼;将军的题词,将会是一曲恒久的爱与情之词,表达的爱是向着永远的母校师生,叙抒的情是对着曾经的师长和同窗啊!2004年初,杨老将军听说长汀一中将举行建校百年庆典,甚是激动,抱病为母校百年校庆题词:“龙山地灵群芳奋飞五洲四海、汀中德厚学子立勋军政学商;百年庆典恒念师长不倦教诲、戎马一生常思母校事业辉煌”。对当年师长的教诲和对母校腾飞的希望之情溢于言表。

(2004年1月,杨成武将军为母校长汀一中百年校庆发贺信)

杨成武将军一生光辉的革命业绩彪炳史册,对改变家乡面貌特别是对家乡教育所倾注的心血和功绩也将名垂青史,为家乡人民留下了永不枯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斯人已逝,其辉永存。今天,战争的硝烟已走进历史的怀念,英雄的赞歌也镌刻在纪念的丰碑上,但是作为客家英杰的杨老将军爱国爱乡、崇尚忠义、英敢无畏、顾全大局、关心教育的伟大人格和崇高品质,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用生命谱写的一曲曲爱的颂歌。

谨以此文献给杨成武将军诞辰105周年!

(2017年3月,长汀县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百名将军书画展,原周恩来总理秘书、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将军题词:戎马将军教育情。)

主要参考资料:

1.杨成武著《杨成武回忆录》;

2.赵志珍主编《不尽的思念》;

3.林仁芳主编《不朽的丰碑》;

4.张子申著《战将与统帅》;

5.董保存著《百战将星杨成武》;

6.解放军出版社《杨成武画传》;

7.《长汀县志》;

8.《长汀文史资料》等。

福建省长汀县

杨成武将军研究会 郭添阳

(1)

1楼

刘鑫

发表在2019-08-30 20:17:31.0

向杨将军致敬!
2楼

郭添阳

发表在2019-09-03 11:41:02.0

喜迎杨成武将军诞辰105周年,恰逢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季,谨以《戎马将军教育情》一文纪念享有“千年汀州第一将”“千里汀江第一松”美誉的杨成武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