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柘荣县砚山洋刀剪产业园,在福建永德利实业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机械臂灵动挥舞,流水线精准运转,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剪刀手柄自动化生产设备 闽东日报社刘源 摄
“以前制作剪刀手柄,从加工到晾晒要7天,如今1天就能完成,工人也从30人缩减到3人。”该公司董事长池学伟的感慨,正是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自动化流水线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剪刀手柄的塑边高度、角度精准定制,困扰已久的品控难题迎刃而解。
这一变化,源于柘荣对刀剪产业“退城入园”“智改数转”的持续推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并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中,明确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在福建柘荣,凭借科技创新的“金钥匙”,激活新质生产力,打开了产业跃升的大门,将科技基因融入产业血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柘荣刀剪退城入园 柘荣县城联社供图
柘荣刀剪历史悠久,曾长期受困于“小、散、乱”的发展瓶颈。2021年以来,柘荣县科学实施“退城入园”战略,将253家刀剪企业整合为92家,投资5亿余元建设1500亩刀剪产业园,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柘荣县刀剪产业发展的五条措施(修订稿)》《关于印发柘荣县促进刀剪产业转型升级的五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通过资金奖励、研发补助等方式,引导企业推进“智改数转”,以技术革新为抓手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迈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新阶段。
日前,张小泉智能金属制造项目竣工投产,6条智能化生产线可年产刀剪1500万把,年产值约3亿元,计划于2025年完成数字化转型。车间里,数控自动水磨机通过预设程对刀口研磨进行精准控制;自动冲床让冲坯、鐟剪眼、打商标三个步骤无缝衔;在锻打、切割、淬火等关键环节引进了先进生产工艺,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张小泉智能金属制造项目竣工投产 袁镔 摄
“从‘家家打铁忙’到‘智能流水线’,科技创新激发刀剪产业新活力。”柘荣县城联社主任金衔说。
如今,全县规上刀剪企业数控设备使用率超过80%,制剪工序自动化生产率超过80%;柘荣刀剪已形成25个品种、上百种规格的产品序列,年产超3亿把,年产值达18亿余元,碳钢剪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90%以上,稳居全国最大的碳钢剪生产基地。

柘荣县砚山洋刀剪产业园 王旺旺 摄
2024年,柘荣县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国最具有影响力产业名片”榜单,荣获“中国刀剪产业高地”新名片。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加速跃进。
近日,福建贝迪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正式获批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标志企业在动物免疫健康领域再破关键技术壁垒。
“这款药不仅增补国内健康养殖用免疫调节剂市场新产品,更以‘非抗生素’路径破解养殖痛点!”实验室里,公司副总经理、柘荣县生物医药引进人才张炎达介绍,“它能增强猪群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免疫抑制疫病,还能和当前广泛应用的‘多联多价’疫苗协同——既降低疫苗用量与免疫频次,减轻动物应激,又能降本增效,是养殖业‘减抗替抗’的硬核支撑。”
据悉,贝迪药业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科技型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称号,累计拿下太子参须散、抗体疫苗等11项国家新兽药证书,正从传统药品向细胞免疫因子、疫苗等高附加值领域稳步迈进 。
而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微球制剂车间,更是藏着新质生产力“以小见大”的创新密码。
“微球粒径只有头发丝的1/5,却能将药物缓慢释放,大幅降低患者给药频率。”力捷迅药厂负责人游奶寿指着实验室里的样品介绍。
为攻克微球制剂“关键辅料难获取、无菌操作要求高”的行业难题,力捷迅引进国内先进的楚天联动线,配置专利级制剂灌装系统。目前,2104微球项目已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向着年产210万支的目标冲刺。

柘荣生物医药产业 吴霖 摄
力捷迅药业产品管线多点开花,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领域,拓展至抗过敏、抗病毒及高端缓控释技术领域,新药注册数量居全省第一。近期,该公司研发的“一种奥匹卡朋缓释微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进一步彰显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
贝迪药业和力捷迅药业的创新突破,是柘荣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缩影。
2021年,柘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全县集聚25家生物医药及关联企业,拥有“药准字号”产品130个、动物药品种60个,研发上市新药32个(其中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药业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县域前列。
科技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触角,还延伸到了智能制造领域。在福建精浦泵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生产看板实时更新机台状态、设备稼动率、订单进度等数据。

福建精浦泵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过泵用转子轴产线数字化转型升级,生产效率提升18%,人工成本降低3%,成品损耗降低5%。”公司董事长林加望表示,公司正以智能化改造为契机,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福建精浦泵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 王丹丹 摄
近年来,柘荣围绕“一县一平台、一业一平台”部署,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工信+运营商+乡镇+企业”四方互联机制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建华建材(宁德)有限公司建设高端混凝土制品生产线二期智能化数字化改扩建项目,年可新增管桩构件150万米、产值2.5亿元;柘荣金剑、正荣刀剪打造5G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数据全流程可视化与设备预测性维护……一个个智能制造项目的落地,让柘荣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建华建材
产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得益于柘荣县着力构建的良好创新生态。
近年来,柘荣以主体培育激发企业活力,以载体建设赋能产业升级,以合作交流加速成果转化,通过精准的政策扶持与贴心服务,鼓励研发、攻关关键技术,并以项目实施和“双招双引”构筑起产业创新的“强磁场”,持续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 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11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个;
● 积极为企业兑现研发投入分段补助、科技创新券补助、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奖励等补助资金694.64万元;
● 组织开展相关前沿技术及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共立项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6项,累计补助超8600万元;
● 组织企业与浙江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6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
科技创新潮涌,柘荣产业正兴。柘荣县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做大做强创新载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变成“产业硕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文图来源:长寿柘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