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担当树榜样 甘洒热血写春秋
——一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的老区情怀

字体:[] [] [] [打印] [关闭] 发表时间:2021-04-16 10:28:08.0  推荐人:曹新  推荐老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  来源:今日老区

巴山滴翠,渠江流淌,人文毓秀。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所属7个县市区均属革命老区,老区人民发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在巴渠大地上丹青妙笔,浓墨重彩绘出了新画卷,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干部中,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便是其中的代表。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永开担任巴中县委书记。巴中曾经是川陕苏区首府,那里的老红军较多,他经常上门看望,关心照顾,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以后他调到达县地委,在担任地委副书记期间,曾兼任党史工作委员会主任,分管党史工作,他在各种场合大讲党的历史,讲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革命经历、社会哲理凝聚的思想精髓,鼓励青少年奋发向上,争取更大的光荣。

回顾往事,有两件足以表现周永开对老红军,对开国将军,对革命老区的情怀。

著名的诗书将军魏传统曾两次回乡,周永开陪同参观访问,俩人建立了友谊,他钦佩魏将军的才华,对党的忠诚。他讲了魏老在红军时期的一段故事,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路线,魏传统“官”越当越小,由红三十三军秘书长降为宣传科长,再降为油印股长,在压力和委屈面前,魏传统坚信共产党,坚决跟红军走,对革命充满信心,他这个油印股长仍然担负着宣传科长、秘书长岗位的一切工作,周永开慨然曰:“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为了宏扬红军精神,宣传老区人杰。周书记决定派平昌党史办主任白明高,达县市党史办干事陈国衡先后去北京采访,为魏传统将军立传。我,一个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党史工作者,能力和水平确实有限,要写一位有丰富革命经历,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人物,真有力不从心之感。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打道回府,惶惑地向周书记汇报,周书记没有批评我,只语重心长的说:“我们搞党史工作的,要有不畏难的精神,你再去,向将军学习,多收集一些资料,写出一个真实的魏传统来。”

我又去了北京,魏传统将军热情接待,他说:“周永开同志派你来,我是很欢迎的,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是普通一兵,我的一生诗书为伴,道路坎坷,是家乡的乳汁哺育了我,老区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周书记的支持鼓励,魏将军的帮助下,达县市党史办完成了任务,撰写了《巴山儒将魏传统》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约是千禧年,我借调到“神剑园”文史组,去北京,收集资料,突然碰到老领导周永开,他为出版《川陕风云》一书奔忙,他约我去拜访李中权将军,将军是南京空军第二政委,住在北京空军干休所,将军的家乡在达县东北方的碑庙乡(今属达州市通川区),他父母兄弟姊妹一家九口参加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只剩下4兄妹。不久前,“全家奔红军”的故事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它是红军铁流中一束激越的浪花,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拜访中,周永开告诉将军,他的家乡达州老区正发生着沧桑巨变,一条通往碑庙镇千口岭村的乡村硬化公路即将通车。

周永开离休后,身背背包,脚穿草鞋,一住就是几年,到万源花萼山植树造林。万源地处巴山腹心,山高路陡,自然条件较差,是一个典型的穷困山区。当年川陕苏区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这里展开了“万源保卫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在长达四个月的战斗中,万源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拥军支前,老百姓把家里仅有的口粮也送给红军。周永开对老区一片深情,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捐献出来,为老区脱贫帮困。对大巴山腊梅倍加赞赏,达州是腊梅的故乡,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达州是古代巴人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在植树中,他推广原产于巴山的腊梅,把党的温暖把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送到老百姓心中。在北京、武汉等地举办腊梅花展,在他(们)的努力下,腊梅定为达州市花,它象征着老区人民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高贵品格。

在老区的情结中,周永开对“毓秀广福”饱含深情,广福镇属开江县,它的东边和南边,与重庆市的万县、梁山(梁平)、开县接壤,地处川渝结合部,那里是达州早期闹革命的地方,是革命的摇篮。周永开怀着对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的崇敬,两次派人到广福收集川东游击军的历史。出生在宣汉清溪场的王维舟,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在上海加入了朝鲜共产党,1921年10月他到莫斯科参加了十月革命四周年庆祝大会,聆听过列宁的教导。1923年回乡,组织“共产主义小组”,1926年他奉命到武汉做统战工作,随后参加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王维舟在开江前厢创建了中共普(安)、宣(汉)特支之后,再次来到广福,建立“中共广福特支”,开展川东游击战争,这里还有一段佳话,广福乡贫民苏成志有个女儿,名叫苏光明,有个地主想娶苏光明当小老婆,要苏光明用女儿抵债,苏光明不答应,年仅18岁的她早已芳心暗许,她崇敬并爱上了44岁的王维舟,特支得知后,决定促成这桩好事,婚礼由特支书记将琼林(后为川东游击军支队长、红三十三军97师师长)主持。苏成志为躲避敌人追捕,后改名马奎宣,参加红军,夫妻二人情深意浓,相濡以沫。王维舟曾题写“毓秀广福”和“滴水涵清”八个大字,后一幅刻在双河口村堰塘湾大石包崖壁上。周永开要求对革命文物很好保护,他说,广福、广福,就是为广大人民造福,广福场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但在当年,它的确养育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用自己火红的青春和滚烫的热血为广大群众谋取幸福,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永开同志对革命老区达县(今通川区)蒲家镇的革命情结。蒲家镇是川陕苏区的一张名片,红军到来前,梁达中心县委设在这里,杨克明(化名洪陶尔)担任书记,由于群众基础好,党的领导坚强,1933年10月红军到来后,绥定道苏维埃(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达县苏维埃(相当于县政府)均设在这里。

蒲家镇有一所“五高小”,被称为达州的革命摇篮,1922年,从上海求学归来的进步知识份子戴治安担任“五高”校长,率先在校内悬挂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达尔文、孙中山的画像,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达县的第一个组织——中共蒲家支部在“五高”正式成立,“五高”这所革命摇篮培育出了张爱萍、魏传统、刘新权、李中权、王定烈、王文模等驰骋疆场的开国将军,以及巴山女杰李开芬、赵明珍、赵明英、杨文局等人,还有以巴山游击队领导人赵明恩,“带镣长街行”,被杀害在达城南门河坝的牟永大等上千名烈士,著名诗人梁上泉曾赋诗:“蒲家仅一镇/英烈逾三千/夜校旌旗赤/“五高”革命先/舍身谋解放/励志斗凶顽/血沃巴山土/长开红杜鹃/”。1989年,即将离休的周永开同志奔走呼号,倡议集资,在“五高”旧址内修建了“蒲家英烈园”,园名由魏传统亲笔题写,园内有一通石碑,张爱萍将军题书“热血”二字,故名“热血”碑,周永开关心蒲家的建设,把“五高小”作为一种精神品牌在全市推广。

周永开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离休不离志,他多次到机关、学校讲党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希望青少年立德树人,像先辈学习,不忘初心,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他应邀参加通川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的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艺演出活动(简称“双红”活动),不久前,他不顾年届90岁高龄,出席了蒲家镇“五高”楼红色教育基地被授予“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授牌仪式,在讲话中,他盛赞达州革命老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创佳绩,老区旧貌换新颜,大会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带着红领巾的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身心健旺,青春焕发。

供稿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作者简介:陈国衡原通川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干事、四川文理学院巴渠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通川区老促会副秘书长 著有《神剑将军张爱萍》、《哲学人生——杨超》、《龙谭虎口夺绥定》等出版。

(0)